瑞典的指数正在下降,原因有些神秘,也许这和伊萨克加盟利物浦的消息有关系,典型的爱屋及乌,蝴蝶效应。
其实没有啥关系,但媒体喜欢捕风捉影,把两者联系在一起,制造瑞典大热的感觉。
斯洛文尼亚拥有最好的一代,去年的欧洲杯中,他们几乎是一支能够挑战任何强队的黑马。
我还记得他们和英格兰的那场比赛,我精准的看到了问题,当然,这和斯洛文尼亚人切费林是否任职欧洲足联主席有无关系,我不好说。
现在,斯洛文尼亚有一些年轻的冒尖球员,例如谢什科,他这个夏天加盟了曼联,某种角度,他还没有在英超站稳脚跟,但这不妨碍他在国家队的表现。
瑞典的情况不同,他们的主帅是昔日瑞典名宿托马森,他遇到了一场小危机,我对球队客场之行持谨慎态度。
林德洛夫和库卢塞夫斯基缺阵,与此同时,伊萨克自5月以来就没有打过一场比赛,即使今天很可能上场,那又如何?
难道就因为伊萨克要参加比赛,指数就开始下跌?
那就好玩了,这就是典型的大热必死哦
欧洲版图上,瑞士与科索沃这两个体量不大的国家,早已超越了地理上的距离,在政治、经济、历史和体育的脉络中交织出紧密的关联。
而比这些宏观联结更动人的,是两国国民间无数私人联络编织成的情感纽带。
这份深厚羁绊,也让即将到来的两国足球对决,成为一场满含人情温度的特殊较量。
人口维度的对比,更能凸显这份联结的重量。
瑞士境内生活着约25万科索沃侨民,尽管这一数字不及意大利移民那般庞大,却足以震撼。
要知道,科索沃作为欧洲东南部的小国,全国总人口也仅180万,每7个科索沃人中,就有1人在瑞士扎根生活。
渊源的起点,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。
当时科索沃仍是南斯拉夫最贫困的地区之一,为谋求生计,许多科索沃 - 阿尔巴尼亚人以季节工的身份远赴瑞士,在欧洲中部的土地上挥洒汗水。
正是这批早期移民的足迹,为如今两国的友好关系埋下了第一颗种子。
1989年后,瑞士成为科索沃人的重要流亡地,不少科索沃报纸也选择在此建立基地,让文化与信息的传递得以延续。
久而久之,科索沃 - 阿尔巴尼亚社团在瑞士落地生根,各类民间交流形式不断涌现,两国的联结愈发紧密。
战争期间,4.3万名科索沃人来到瑞士,其中一些孩子在这片土地上成长,并与瑞士足球结下不解之缘。
瑞士国家队队长扎卡,便是其中的代表。
战后二十年里,科索沃在瑞士的支持下逐步重整旗鼓,民间甚至打趣称 “科索沃是瑞士的第27个州”,足见两国关系的亲密度。
如今,当两国球队即将交锋,赛场内外早已被 “人情世故” 笼罩。
大批阿尔巴尼亚球迷专程前往巴塞尔,为科索沃队呐喊助威;
瑞士队主教练雅金也提前表态,坚信今晚的球场只会看到球迷的友谊分享,还毫不吝啬地称赞科索沃队的比赛斗志。
更具意味的是,科索沃主教练福达与瑞士有着特殊的缘分。
执教科索沃国家队之前,他曾在瑞士生活过一段时间,这段经历让他对这场对决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感。
种种特殊联结之下,这场比赛早已超越了胜负本身。
与其说这是一场激烈的竞技对抗,不如说是一次带着友谊与回忆的相聚,很难相信有悬殊比分的出现,甚至以和为贵。
5场冷门方向
瑞士 VS 科索沃
瑞士让球平+让球负(瑞士 2比1 科索沃)
斯洛文尼亚 VS 瑞典
斯洛文尼亚让球胜(主队不败,1比1)
冰岛 VS 阿塞拜疆
冰岛让球平+让球负(冰岛1比0阿塞拜疆)
法罗群岛 VS 克罗地亚
法罗群岛让两球胜+两球平(法国群岛 0比2 克罗地亚)
意大利 VS 爱沙尼亚
意大利让3球平+3球负(意大利3比0爱沙尼亚)